本帖最后由 原平居士 于 2021-1-9 10:28 编辑
醒 悟明灯 (佛教入门必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一切供养中,最能令诸佛菩萨欢喜的即是法供养。 《醒悟明灯》是一本很不错的集子,能使修行者迅速且彻底的建立正确的修行基础。其意愿就是启迪初学佛者的正知正见,使人们有真正明辩真、妄、邪、正、善、恶的能力,建立理智、大觉、慈悲、乐观、清净的宇宙人生观。宛如茫茫原野上与人指路的标识,夜色迷茫中亮起的一盏引航明灯。 书中摘录了《答疑解惑》、《学佛问答》、《赵朴初居士佛教常识问答》、《净土修行必读故事集第一、二、三集》《六道轮回真实不虚集》、《学佛须知》、《认识佛教》、《觉海慈航》、《学佛基础知识集锦》和网络的部分内容,通俗易懂,理事圆融,众生得此广受法益。对初入佛门之信士来说确实有“抛砖引玉”、“茅塞顿开”之功,也能起“指点迷津”的作用。实则渡人的一叶法舟。 现代社会不信佛的人很多,信佛、学佛的人也很多,佛是什么?什么叫佛法?佛教的目的是什么?许多人并不懂。有的人认为求神拜佛就是修行、还有的认为我念经了、吃斋了,这就是信佛、学佛了,还有人认为磕头、念佛到临命终时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些都是没有从根上理解了佛法的核心要义。 佛教的目的就在于彻底破除迷信,启迪正智、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达到解脱一切苦难,获得圆满、真实、幸福生活的目标。 忏僧弟子净心法师任钟楼寺住持以来,每日勤耕经藏,弘扬佛法,接引有缘众生。 净住法师、净心法师与净寿居士几位弟子搜集资料编印了这本小集,仍然是以弘扬佛法,引导众生认识佛教为目的,把初学佛者急需要了解的佛法展示给大家,令其从中获益。 净住法师、净心法师与净寿居士几位弟子让余审阅,粗略览其精要,心生欣慰,随喜数语,聊为审核、作序。阿弥陀佛!
五台山大圣竹林寺住持 释妙江 合十 二O二O年五月一日
目录 佛教 烧香 祈福篇。。。。。。。。 皈依 佛像 供养篇。。。。。。。 拜佛 学佛篇。。。。。。。。。。 出家 居士 道场篇。。。。。。。。 佛法 修行篇。。。。。。。。。。 念佛篇。。。。。。。。。。。。。 保佑 加持篇。。。。。。。。。。。 三资粮 摄生三愿篇。。。。。。。。 出轮回篇。。。。。。。。。。。。。 念佛利益 念佛殊胜篇。。。。。。。 发愿 许愿 回向清净心 本性篇。。 恭敬 慈悲 智慧 净业 菩提篇。。。 众生 如如不动 闭关篇。。。。。。。 持戒 受戒贪 瞋 痴 慢 疑篇。。。 业障 罪业 怨结 忏悔 冤业病篇。。 福德功德 布施 随喜 随缘篇。。。。。 因果 轮回 神通 感应篇。。。。。。 食 过午 斋 素 生日 债篇。。。。。。 戒 放下 修道 活佛 风水 算命篇。。 佛事 放生 方便 超度 亡灵篇。。。。。 千僧斋 供斋 天仙 鬼神篇。。。。。。 涅槃 四依法篇。。。。。。。。。。。 杂修篇。。。。。。。。。。。。。。。 编后语:。。。。。。。。。。。。。。
佛教 烧香 祈福篇 ◎问:佛教的创始人谁? 答: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其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所说的我,不是指释迦牟尼佛本人,而是指每一个人,意思是每一个人都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主宰的,不需要任何人或任何超乎人的神来决定自己的命运。 释迦牟尼佛是一位太子,聪明过人,文武双全,王妃也极其贤美,可谓一切如意,然而当他在御花园看见鸟吃虫子,从而引发了极大的悲心,感叹众生为了自己的生存,就要互相吞食,于是就要舍弃一切,出家求道,但是国王不答应。 后来有一次看到一个穷苦的老人,弯腰驼背;再后来又看到一个病人,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痛苦万分;最后看到了死人,知道这是一切人都不能避免的,自己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去救度,于是就决心出家了。出家之后,他在雪山苦行修道,每天只吃一粒芝麻,一粒麦子。在漫长的六年当中,他的精力已经消耗殆尽,以至瘦骨嶙峋,身体极度衰弱,后来忽然醒悟:如果这样成道,后世就以为成佛就必须苦行,这是一个误解。 于是就放弃了苦行,起来沐浴,并吃了一个牧羊女供养的牛奶煮的粥,体力恢复后,就发誓在菩提树下悟道,不证菩提,不起于座。在七天七夜后,腊月初八的夜里,一眼看见明星,豁然大悟,彻见本来,惊呼:“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所以佛者,觉也,是彻底的觉悟者,众生为未觉悟者,尚在迷惑,可是都已具有如来的智慧和功德,这可是在释迦牟尼佛之前没有任何人说过的。 ◎问:佛教有正法、像法、末法吗? 答:据有关佛典所述,任何佛法(世俗谛)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正法、像法和末法。对于不同的众生及空间,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不一,对于我们地球空间而言,三个阶段累计为一万二千年。宇宙万法随业力而运转,佛法是生灭法,也一样随众生业力、因缘而生灭。 据说释迦佛的法运是一万两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也有人说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根据《像法决疑经》、《大集月藏经》等诸大乘经典,将佛教法运分为三期,即正法、像法与末法。 每一期法运各具特点。经云:“正法一千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禅定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又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而得度生死。”正法、像法、末法,这皆是众生的业报所感现的。 ◎问:佛为什么说八万四千法门呢? 答: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有八万四千种“病”,这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就是八万四千个“药方”。总还源,归结到最高、最究竟、最圆满,那就是这一句佛号,念佛法门。这一法叫阿伽陀药,一切病都治,不是一样药治一种病,这是一个药治一切病。八万四千苦,一句佛号能治;无量之苦,一句佛号也能治,我们要相信是真的,不能有丝毫怀疑,我们才能得净宗真实受用。 ◎问:除释迦牟尼外,有没有另外的佛? 答:佛教认为过去有人成佛,未来也会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觉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问:诸佛中 哪一尊佛第一呢? 答:在阿弥陀佛发愿文中的第一句是"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这并不是指释迦佛第一、阿弥陀佛第二、药师如来第三。 在佛教里面,每一尊佛都是第一,没有第二,因为佛各有各的第一,兜率净土,弥勒佛第一;极乐净土,阿弥陀第一;琉璃净土,药师佛第一;华藏净土,毗卢遮那佛第一;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第一。 ◎问:烧香的含义是什么? 答: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 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 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 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 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诚心”。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维摩经)有云:上方有众香世界,众生闻香入律,自然止恶生善。虽然这是指众香世界的行者闻香而令行止有戒律,并且息灭恶念而生出善法,对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可适用。 ◎问: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答:在寺院里常常见到众多的居士大把大把地,一捆一捆地,甚至是整箱整箱地在香炉里烧香,他们认为多烧多福,多烧香说明我心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偏见误解。 这种偏见误解反映到生活中,就造成一系列的恶果,比如说,在行为上破坏卫生,污染环境;在信仰上,形成一种迷信现象,使我们佛教倍受现代文明社会的批评,成为落后不开化的代名词……所以说,多烧多燃的风气决不可长,更不可带到家里去。 每当遇到烦心事,心里还是会很乱,许多人就非常想到庙里去烧香,拜一拜,求求佛菩萨。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误解,就是俗语说的: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说看一个寺院兴不兴盛,是看它的香火旺不旺,如果香火旺,就用“香火鼎盛”来形容。事实上,这是一个绝对的错误。 佛陀不需要香,也不需要我们供灯供水果给他,有这种需要的是我们。 ◎问:烧香礼佛应当发什么样的愿? 答:烧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发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 佛像 供养 放的下篇 ◎问:佛像前是点蜡烛,还是点电灯? 答:佛像前点蜡烛,不点电灯,为什么?蜡烛能明显地表法,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舍己为人。 ◎问:寺院里面供养佛菩萨,是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寺院里面供养佛菩萨,是为了教学;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看到佛像就磕头,那就叫礼敬吗?泥塑木雕的佛像你给它磕一万个头,它也不晓得! ◎问:供养佛菩萨形像的意义是什么? 答:佛像是表法的,叫你看到它,晓得除了自己之外,统统都是佛,是这么个意思。佛是觉,觉性里本来具足一切功德。我们在事相上见到佛像,立刻就晓得,要觉悟,要求觉! ◎问:如何尊敬佛像? 答: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善处理,切不可任意堆置:① 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② 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 ◎问:佛像开光的意义是什么? 答:有人说,佛珠、佛像、念佛机等结缘品要开光才灵,不开光就不灵。这个观念错误!开光是什么?新的佛像建好,举行一个启用典礼,说明供养这一尊佛像的意义,这就是开光。 譬如说建观世音菩萨像,启用典礼的时候开光了,向大众说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看到这个佛像,要开启我们自己慈悲的光。一定要知道,是藉这尊佛像,开我们的光,不是我们开他的光。 见到释迦牟尼佛,就要想到“释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净。我们藉这尊佛像,开自己的光,提醒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仁慈。见到地藏就想到什么?孝亲尊师。 至于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来给佛像开光?对于佛菩萨的经论、历史渊源、佛像所表达的意义,都能够通达明了,都能为大家解说清楚、解说明白,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给佛像开光。 ◎问:新佛像为什么要开光及如何开光? 答: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开眼供养。《禅林象器笺垂说门》中说:凡新造佛祖大像者,请宗师家,立地数语,作笔点势,直点开他金刚正眼,此为开眼佛事,又名开光明。 在佛教中,经过开光后,佛像便不是原来的木雕石塑,而是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佛教徒的顶礼膜拜。 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实际上,开光这桩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义,就是说明供养这一尊佛菩萨形象意义之所在。 这个事情就如同世俗间一个伟人的形象,我们建筑成就了,举行一个开幕的典礼。 在典礼当中一定要向大众说明他在世的事情,丰功伟业,他对社会大众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的贡献。 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会大众见到他的形象,就生起效法他的这种心念,这就是佛教开光的意义。 ◎问:每天早课时上香,日久香炉的灰满了,请问香灰应如何处理? 答:香灰满了之后,你可以把香灰包起来,供养别人。 香灰可以埋在干净的泥土里面,你挖深一点,埋在下面。或者是放在水边,水要是流水不是死水,流水,放在水里面,都可以。 总是你有一个真诚心、恭敬心来处理,这就正确。阿弥陀佛! ◎问:怎样处理废旧经像? 答:经像之不能读不能供者,固当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纸化。 必须另设化器,严以防守,不令灰飞余处。 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致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则沉,不致漂于两岸。 有过海者,到深处投之海中,或大江深处亦可。 小沟小河,断不可投。如是行者,是为如法。若不加沙石,决定漂至两傍,仍成亵渎,其罪非小。而秽石秽砖,切不可用。 ◎问:家里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是否可将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 答:这应该没有问题,佛在中间,菩萨供在两边,诸神供于菩萨的外侧,做为三宝的外护,也让诸神亲近三宝,修学佛法,种成佛因。 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后,可对原有的神像焚香、供养、祷告,然后收藏起来,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杂乱。 ◎问:佛像前一定要供什么? 答:佛像前面的供具,最重要的是供水。不烧香没有关系,不燃灯也没有关系,一定要供一杯水。水表什么?表心,心要像水一样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 ◎问:香、灯烛、花、果、水等供具是什么意义? 答:香——是代表信香。燃一支香,见到这个香,闻到这个香,对于佛陀在经典里面的教诲深信不疑,它表信,一定要依教奉行。所以香是表信香,表相信。香也代表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什么?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它表这个意思。香不是让佛闻的。 灯烛——代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换句话说,我们在社会上,要知道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是菩萨行。以我们的智慧、技能、劳力,无条件的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花——代表因果的因,开花之后就结果,花好果就好。所以看到花,就要想到种善因得善果。善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六度万行,六度: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染污)、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果——代表菩萨涅般的果报是我们希求的。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果代表我们本具的四种果德:常、乐、我、净供果就是教我们看到水果时,就要想到破除妄想执着,才能恢复自性德能。 水——表清净平等,看到水就要想到像水一样平等不起波浪。我们的心一天到晚妄念很多,妄念是波浪,心里面贪瞋痴慢是染污。看到水之后,立刻觉悟,日常生活当中,不论外境善恶美丑,要用清净平等的心态面对一切人事物。清净心、平等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由此可知,供养这些器具确实有它的必要性,而不是迷信。 ◎问:佛菩萨需要不需要供养? 答:我们经常在佛菩萨像前,供养佛菩萨,这种方式,首先是舍我们心中的悭贪,从而让我们得到清净果报。作为佛菩萨来说,从罗汉开始,就不需要吃东西了。 所以,我们去供养佛菩萨,像寺庙里面每天举行的供佛仪式,不是说佛菩萨需要吃饭。 供养佛菩萨,不是佛菩萨需要供养,而是佛菩萨需要一个因供养而解脱的你。 佛菩萨,圆满具足,一切不缺,如如不动,他不需要你一丝一毫的供养。 我们供养佛,是借助这个供养的行为,放下自私,放下对自我的贪执,来换取你的清凉自性。 所以,一切供养都不是你在施予别人,而是你在滋养那个奔向解脱的你。 ◎问:什么才是对佛真正的供养? 答:佛陀应化世间,出家修行六年,在腊月初八这天,佛陀悟到了宇宙间的真理,之后,弘法四十九年,弘法三百余会,把宇宙间的真理传给后人。 但是这条路走与不走,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还是徘徊在菩萨路前,亦步亦趋,或畏惧艰难者,那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解脱;只有我们能生起恭敬心,信而求解,解而实行,行而体证;只有通过我们自己实证,我们才能够成为圣者。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一切供养中,最能令诸佛菩萨欢喜的即是法供养。依教奉行,弘扬佛法,续佛慧命,这才是最好的供养。 而不是给佛、菩萨上柱香,捐几百块钱,求这个求那个。佛、菩萨如果也受贿,那还是佛吗?供养佛,是有功德、有福报的,但是不能有自私自利的心,如果利欲熏心,你看佛、菩萨会不会管你?是没有用的。 ◎问:供佛的清水是否要烧开过的,还是用生水? 答:佛曾说,观生水中有八万四千虫,若烧开的水,水中有虫的尸体,供佛对佛是不敬的。正确的应该是没有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有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我觉得都有问题。是不是开水,没有关系,刚才讲过了,它是表法,它不是供给佛喝的。 而是让我们看到这杯水的时候,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等,要像水一样清净。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你看得很清楚,这样就好,就很如法。 皈依 拜佛 学佛篇 ◎问:皈依三宝是什么意义? 答:皈依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皈依三宝者,如得灵丹妙药,能够医治贪瞋痴的心病;如灯烛星月,能够指引我们的迷途;如苦海舟航,能够脱离生死的苦海;如贫人得宝,能够庄严我们的身心。 《佛说希有校量功德经》说: 皈依三宝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养,乃至建七宝塔供养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宝所获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 「夫三宝者,千生难遇,万劫难逢,皈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宝为灯烛;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宝为雨泽。」 ◎问:拜佛有什么意义? 答:拜佛,表示对佛的礼敬,向觉悟者学习,在觉悟者面前反省、忏悔自己的错误、罪过,是为了制伏傲慢心。念念想众生,念念想社会,菩提心就现前,念念想自己,菩提心就没了。 ◎问:朝山的意义是什么? 答: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义有六: 一、朝山可培养我们人低声下气,消除我们的高傲之心。 二、朝山可接引刚开始学佛的人,由浅入深的了解佛法之根本,以此培养善根成熟。 三、朝山可渐渐净化我们无明习气,使我们的智慧渐增。 四、朝山真正本意在于此道场有大善知识,可请善知识为朝山者开示解脱法要,以启迪智慧,顿破无明,证无生法忍,同出三界为宗。 五、朝山一步一拜或三步一拜、一拜一磕头,步步由黑暗转向光明佛道,心心由迷得悟。 六、朝山因步步礼佛,可得柔软心、大悲心、大愿心、大智慧心、忏悔心,究竟能灭刚强心、高傲心、残酷心、独善之心、无惭愧心、愚痴心,转化光明智慧,若能正解六点朝山本意,不偏不倚,如法奉行,法法通圣意,诸佛赞叹,是名朝山大意。 ◎问:什么样的修行人才是善知识? 答:一、凡不遵守国家法令,破坏佛门戒律者,不是善知识。 二、凡自称,或通过他人透漏,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者,不是善知识。 三、凡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大谈感通,编造鬼神故事、佛菩萨显像、授记,吸引信众者,不是善知识。 四、凡不修实行,专门做破血湖、还寿生、寄库、超度等佛事,谋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 五、凡不劝人精进,自修了脱生死,谎称有妙法送人往生者,不是善知识。 六、凡以种种苦行、自我伤残,妄称代众生受过者,不是善知识。 七、凡以弘法利生为借口,巧立名目,控制信众,骗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 八、凡自称有奇法异能,可以为人借寿,让人立刻致富,诓骗信众者,不是善知识。 九、凡已皈依佛门,仍行外道,敛财灭法者,不是善知识。 十、凡严守戒律,弘扬正法,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问:千里烧香不如什么?供奉邪师不如什么?希求妖鬼灵通不如什么? 答: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带发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鱼击鼓,好静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会,怕事之人,自可闭门念佛;不必定要入寺听经,识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 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净念佛;寄库(1)来生,不如现在作福念佛;许愿保禳,不如悔过自新念佛;习学外道文书,不如一字不识念佛;无知妄谈禅理,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灭恶,如是念佛,号曰善人;摄心除散,如是念佛,号曰贤人;悟心断惑,如是念佛,号曰圣人。——莲池《云栖法汇》 ◎问:佛教里的事情也可以对不学佛的人说吗? 答:佛教徒所信的是正大光明的真理,哪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因此,一切经论完全公开,什么人都可以研究,不比别的教门,偏要说有什么真言秘诀不传外教的人。 ◎问:请问成了佛,有什么好处呢? 答:你要知道作为一尊佛的好处,应先明白众生的不好处。且就我们人类来说吧。我们一生下来,就和苦恼生死订了合同,亲人偏不到头,仇怨的偏缠搅不休,还有天然的灾害,意外的祸患,任你有钱有势,灾祸还是跟在后面。即使那些可以摆脱得了,却没有不病不老,更不能不死。这都是因惑造业,因业受苦的自然规律(关于惑、业、苦,后面再详说)。佛是已经觉行圆满,了脱生死,进入涅槃,可以不受以上所说的种种苦难。这便是成佛的最大好处。佛看到我们受苦,象在火坑里一般,特地教我们许多成佛的方法,使我们脱离这个火坑,改造这个火坑。 ◎问:佛法里的法身慧命是什么? 答:我们的智慧,在佛法里头,叫法身慧命。人有两条命,一个身命,一个慧命,身命得自于父母,慧命得自于老师。 《地藏经》上讲,人死了之后,绝大多数不出四十九天又轮回去了,所以身命在佛法里并不重视。佛法重视慧命,为什么?身命得来容易,慧命那个机会太难得了,所以救人慧命,功德无量无边。 法身慧命决定重于身命,知道这个事实的人不多。失去法身慧命,众生必定是愈迷愈深,业就愈造愈重,果报是愈来愈残酷,可见法身慧命是多么重要! 我们修学佛法,法门可不能选错!选错了,害法身慧命。伤害法身慧命的事,大了!为什么?我们堕落在轮回里面,生生世世无有出期。 《增一阿含经》。不信、厌弃大乘佛经,诽谤究竟法义,即是愚痴。因为没有究竟法义作为标准,他们所做所行都是非法,日日增厌究竟法义、诽谤圣贤,日日增信自以为是的邪见。这样的恶友、恶知识应当远离,不要相见,切莫交谈,更不要在一起共事生活。保护好自己的善根善利和法身慧命。 ◎问:怎样才能想的开?放的下呢? 答:人世间的万象缤纷、形形色色、名利、财富、权势、学历、人娇、花红、青山、绿水、美食、眷属等着实非常吸引人。令人难以割舍,心甘又情愿地接受摆布、束缚。殊不知投生在人道,经历了人生的痛苦才会觉得娑婆真苦,世间最严重的痛苦,再没有超过生死的了。俗语说:“除死无大事,讨饭永不穷。”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我们最多也就是个有故事的人。娑婆一场梦,要觉悟,天天睡觉醒过来想一想,昨天过去了,再也不回来了,痕迹都找不到。聪明人知道全是假的,所以他通体能放下,不放在心上。每天在境缘上练功夫,练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练不染着、不动摇。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经历,走过这个世界,走过这个岁月;生命的尽头,你还是一无所有,一切想开了,就不必困惑;一切看淡了,就不受折磨;一切参透了,就不会执着。 所以说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想得开,想不开,最终还得想得开,何不提前想得开,无论怎样的疼痛与纠结,你必须试着面对它、接受它,人只有经历过伤痛,才会看破,看破后放下了,心便释然自在了。放得下,放不下,最终都是被放下,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唯有放下,才能得自由快乐,才能真正得解脱。 ◎问:学佛、修行是随的事?解脱、成佛是随的事? 答:学佛、修行是你自己的事,解脱、成佛是你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事。所以不要再颠倒了,应该实实在在地学、修。佛法真的是无价之宝,但是它没有主人,谁学谁是主人,谁修谁就能得到。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现在谁都可以接触到佛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佛法、修持佛法的。 没有一定的善根与福报的人,即使遇到了佛法,也意识不到,也不会珍惜,也不会得到法益,更不可能成就。所以,现在外在的条件全部具备了,能否得到法益,即身成就,只在于你自己能否把握,能否珍惜。 ◎问:如果不懂佛理还能学佛修行成就吗? 答:明理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懂佛理还学佛修行,就叫盲修瞎炼。信心是从哪里来的?信心是从明理中来的,明理了才能有信心。学佛修行一定要明理,要如理如法,不要盲修瞎炼。 ◎问:学佛不懂佛法,是不是迷呢? 答:学佛的人,不懂得什么是佛法,这就是迷信! 他求神拜佛,能不能得到好处?得不到,只是自己在安慰自己而已。 听说这个地方的佛很灵、很有感应,他去求,真的得到了,那也是命中已经定的,在那个时候有,他得到了,与拜神求佛不相干。 现在很多人学佛,往往流于形式,喜欢聚会、赶法会,自己真修的少,有些同修,也不知道如何实修,遇到境界时,仍然埋怨别人,瞋恨别人。如果你真正信佛,真正相信因果,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要明白一切都是因缘,你遇到的都是自己的缘。痛苦是自己找的,福报是自己修的。 ◎问:怎样是迷信学佛呢? 答:现在学佛的人,说实在话,迷信的多!到庙里面去烧香拜佛,就认为是信佛,烧几柱香佛就会保佑你升官发财,家庭平安身体健康吗,这就叫迷信。学佛不是迷信,佛是教育我们,怎样去改变我们的身心,才能走向我们幸福的日子。 《六祖坛经》说: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有一首诗偈说的好:“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心外无佛,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 《华严经》上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心是体,佛跟众生都是本体里面现的相,觉悟了,这个心所现出来的就是佛,佛境界;迷了自性,所现出来的就是众生,众生境界。所以众生与佛统是自性变现的,问题是你是觉还是迷。 佛法是什么呢?就是佛陀彻底觉悟后,把他发现的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把人类身心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也通通告诉了我们。所有这些真理和方法,就是佛法。 ◎问:什么是学佛?什么是学魔? 答:现在这个世间,妖魔鬼怪很多,真的是法弱魔强,你们看到许多人着魔,这个情形非常普遍。魔怎么来的?众生心里头想魔,魔就来了,这是感应道交。 你想佛,佛就来了;想菩萨,菩萨就来了;想魔,魔就来了,就是这么回事情。为什么会想魔呢?现在人喜欢感应,尤其喜欢神通。谁会变神通?魔。 魔会变这些神通,你一想神通,魔就来了。这个世间,好奇骛怪的人多,真正能够领略正法的人不多。 所以你看看现在全世界的道场,规规矩矩讲经的道场听众不多,要是搞特别花样那就人山人海,都是喜欢奇奇怪怪,这就是着魔。魔不希望你成佛,不希望你离开六道轮回,所以他来扰乱、阻挠你,不让你到极乐世界。 魔乱舞的世界,我们要保全自己,必须要有正念。什么叫正念?把心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上,一心想见阿弥陀佛,一心求生极乐世界,这就是正念。
|